养生之道,古已有之,今人尤甚。然探其根本,非赖珍奇补品,亦非倚玄妙秘术,而系于二字——自律。诚如哲言所昭示:“养生之人必自律,不自律者勿养生。”自律非外加之枷锁,实为内化之纲纪,是筑就健康长堤的每一方坚石,是滋养生命之树的无声源泉。失此根基,一切养生之法皆若浮萍无根,转瞬即逝。
自律之首,在于驯服时间,恪守良好的作息习惯。天地运行,四时更迭,自有其亘古不变的节律。《黄帝内经•素问》有云: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”今人虽处万象纷扰之世,若能以自律之心,效法自然,亥时休憩,卯时起身,使身体机能随日月同步共鸣,则气血调和,阴阳平衡。反之,若晨昏颠倒,恣意熬夜,便是以心血为柴,焚煮未来之健康,终致神形俱疲,百病丛生。自律于此,是对生命最深沉的敬畏与守时。
自律之要,在于驾驭口腹,秉持良好的饮食习惯。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老祖宗的智慧早已刻入我们的文化基因。自律的饮食,非清苦禁欲,而是深知“口腹之欲,何穷之有”,进而择其善者而从之。它意味着对均衡营养的追求,对过度烹炸的疏离,对适时适量的坚守。东坡先生虽爱美食,却亦知“己饥方食,未饱先止”之理。纵观古今,凡长寿者,无一不谨于饮食。而无自律者,或暴饮暴食,或偏嗜厚味,徒令脾胃负重,痰湿内聚,岂非南辕北辙?故曰:滋养生命之杯,必以自律为度,方能盈而不溢。
展开剩余51%自律之基,在于唤醒主体意识,恒久重视自身健康。自己才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养生绝非一时兴起的冲动,而是贯穿一生的静默修行。这份重视,外化为定期体检的谨慎,内化为坚持运动的毅力,更体现在不讳疾忌医的坦诚与防微杜渐的智慧中。智者云:“圣人治未病,不治已病。”自律者正是以此为准绳,将健康的主动权牢牢握于手中,而非待病痛叩门时方仓皇应对。若无此恒常的警觉与自律,即便偶得养生妙方,亦难持久,健康大厦终会因疏于维护而风雨飘摇。
综上观之,养生与自律,实为一体两面,相得益彰。良好的作息、饮食与健康意识,如同三足鼎立,共同支撑起养生之殿,而自律,便是锻造这三足的唯一精钢。它并非剥夺生活的乐趣,而是以理性的缰绳引导生命的奔马,使其行得更稳,驰骋更远。
上古之时,人即法于阴阳,知于术数;而今之藏诺养正堂则是依“饮食、起居、内养、外调”四法和藏医药三因五源平衡理论而立,更是遵循正心、正行、正定、正果之理念而为。
在这充满诱惑与快捷的时代,真正的养生智慧,便是以自律为舟,以知行合一为桨,渡向身心俱泰的彼岸。唯有如此,方能在漫长岁月中,收获那最为珍贵的礼物——一个清明、健硕而自由的灵魂。
发布于:河北省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